借我新“丝”路
——统计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 “访中缅边城,探云端丝路”实践活动日记
7月4日—12日,我校统计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队伍,经过5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展开了为期一周的“访中缅边城,探云端丝路”调研实践活动。在一周的时间内,实践队伍从企业、居民、学校和政府等不同层面,全方面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瑞丽市在跨境电商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与宣讲。在祖国西南端的边城,他们满怀希望和期待,为“一带一路”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日下午3点,由统计与管理学院夏雯嘉、郑文浩、袁钊颖、郭艺菲、袁康洪、马梦雪、李立珂、宋立娟等10名同学组成的实践队伍,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从学校赶往上海南站,乘坐36个小时的火车来到昆明,再转乘大巴车,经过12个小时,到达实践地——地处中缅边境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初到瑞丽,已经7月6日晚上9点多。或许是云贵高原清新的空气,驱散了同学们旅途的疲惫,同学们放下行装立即开始准备明天的企业走访。
7月7日,调研第一天,实践队员前往瑞丽市跨境电商4A企业大通公司,了解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电商发展的机遇、瓶颈,以及新的发展思路。一行人受到了大通公司的热情接待。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详细讲解了大通公司在缅甸和中国的业务范围;带领队员们参观了大通公司,并展示了公司的产品。随后公司领导接见了实践队员,并和队员们进行了座谈。座谈过程中,大通公司领导强调,“大通公司决定要做跨境电商,承接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的时候,实际上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如果我们不做,其他私营企业都会来做,但是这样的后果就是数据信息都属于他们而不属于瑞丽了。”这让实践队员深刻感受到大通公司在电商发展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承担的责任。一个人、一家企业只有将自身发展和民族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才能在更替变化的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更充分的利用国家相关政策,才能将企业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福祸相依,共谋发展。在与企业职员的随机采访中,队员们还了解到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公司职员的待遇有所提高,公司规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调研第二天和第三天,实践队员在了解了跨境电商龙头企业的发展状况之后,展开了对个体散户、当地居民的街头采访。7月8日,调研小组集中在农贸批发市场周边,就近采访农户,了解在当地政府大力发展电商的背景之下他们对加入电商的态度。调研发现作为一座不甚发达的边城,电子支付在瑞丽市的普及度很高。但是,当地居民对网上支付的使用意愿并不强。7月9日,队员们则主要参访了个体经营商。队员们兵分三路,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出发对街边个体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商户几乎覆盖了瑞丽市,调查对象也涉及各行各业。采访发现,小富即安的心理存在在大多数个体经营商的态度之中。对于电商,尤其是跨境电商大多数个体商户持有的观望的态度。为此,实践队员详细的向商户们介绍了“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及“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希望他们能够抓住机遇,不甘庸碌、拒绝平淡,谋求更好更快更卓越的发展,带动瑞丽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7月10日,调研第四天,队员们来到瑞丽市民族中学,进行关于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主题课程的宣讲。在宣讲课程中,实践队员不仅结合了瑞丽市跨境电商的发展,还加入了移动支付的互动体验,受到了当地同学的热情欢迎。通过与当地中学生的交流互动,实践队员还了解到,这里中学生移动支付和线上交易的情况,以及对“一带一路”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更让实践队员感触深刻的是,这里的孩子天真可爱,他们眼中好奇的火光。他们渴望我们带给他们课堂之外的知识,渴望接触最前沿的科技。队员们希望自己的到来,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一些更新鲜的思想,让他们了解国家的发展战略,让他们看的更远,走的更远。
7月11日,调研最后一天,实践队员来到了瑞丽市政府,并受到瑞丽市政府副市长的接见。市领导到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详细地向队员们介绍了瑞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以及瑞丽市政府方面在此背景下做出的努力。这让队员们从更为宏大的角度重新认识了瑞丽这个美丽的边陲小镇。瑞丽市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为发展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电商提供了资本;而且瑞丽地处中缅边境,地理位置非同寻常,被定位为打造“云南省的深圳”,对“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意义非凡;同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为瑞丽市在中缅交流合作中,提供了的良好条件。但是,在瑞丽市的进一步发展中,也遇到了货币问题、交通问题等亟待解决的困难。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于国家如此,于城市如此,于企业如此。7月12日,即将离开瑞丽市的实践队员们,相信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瑞丽市必能借助新“丝”路,促进新发展,迎来“路路相连、美美与共”的一天。
供稿:袁钊颖(学)姚黎明 供图:郭艺菲